看病貴、看病難一直是老百姓頭痛的問題,以致許多人不敢看病。傳統的三級醫療體系中,許多一級醫療機構、社區醫療點供過于求,而三級醫療機構卻是供不應求。如何構建新型的醫療體系,合理利用各種醫療衛生資源,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是我國的醫療衛生管理部門亟待解決的課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優化醫療資源、構建新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為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做了較好的探索。
1 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剖析
由于我國醫療衛生體制和醫療機構管理體制問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嚴重失衡,一級醫療服務的水平低下,醫療用房、設備等衛生資源閑置;二級醫療服務水平不盡如人意,醫療機構吃不飽;三級醫療服務供不應求的現象嚴重。其實現在很多社區醫療點效益很差,群眾去看病并不難;而且按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收費,看病并不貴;由于社會醫療保障和公費醫療體制不健全,絕大部分群眾是自費看病,希望能得到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因而都涌到城市大醫院。城市有公費醫療的職工自然也都在城市大醫院就醫。盡管群眾抱怨看病貴、看病難,還是習慣性地擠向患者多、收費高的大醫院,專家號、特價號常常供不應求,而中小醫院乃至社區醫療機構卻門庭冷落,這無形中加劇了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從而走入“越貴越難、越難越貴”的怪圈。
由此看來,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民群眾想得到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到醫療水平較高的大醫院,特別是城市大醫院就醫解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逐步增強,不僅對醫療衛生保健需求明顯增加,而且對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的內容和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再加上目前我國現有社區醫療機構存在諸多問題,如人才素質、技術水平、設備質量等方面并沒有質的保證,而群眾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不得不尋求更高水平的醫院來滿足自身需求。這就使許多本可以在社區醫療衛生機構解決的問題轉向大醫院。因而,群眾看病貴、看病難 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群眾在高水平的醫院看病貴、看病難,根源是社區醫療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
2 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方法探討
從醫療體制的發展來看,以三級甲等醫院為龍頭,整合區域醫療資源,構建高水平的新型三級醫療網絡,實行分級醫療、雙向轉診,提高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是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有效途徑。目前,到三級甲等醫院就診的門診患者中,50%的病例可在二級醫院和社區醫院解決,一、二級醫療工作的開展,將能減輕三級甲等醫院的門診和病床周轉的壓力,可以使大醫院的專家教授將精力放在疑難重病的診療和研究上,使醫療衛生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更有效、更合理的提高。而要想讓廣大群眾接受社區醫療服務,就必須提高社區醫療的水平。要在短時間內很好地解決此問題是有一定困難,但依附大醫院的幫助,社區醫院才能快捷地做到這一點。三級醫院深入到社區醫療第一線,開展社區醫療衛生合作,一方面不但能極大方便患者,而且對落實人人享受初級衛生保健的政策無疑是一條有效途徑;另一方面,開拓社區醫療衛生合作,有利于構建各級醫院與社區居民之間的和諧關系。
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把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的突破口鎖定在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上,而能否實行規范有序的雙向轉診制度,是事關社區衛生服務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何謂雙向轉診?雙向轉診即社區衛生機構遇到本身無法救治的患者,即根據病情將其轉到條件便利且具備相應治療條件的醫院去,待到病情穩定至可以在社區衛生機構進行后續治療和康復時,再將其轉回到社區衛生機構。從本質上看,規范有序的雙向轉診是包括醫療機構之間以及醫療機構與患者之間和諧相處和良性互動的過程,它既涉及社區醫療機構的硬件建設,更涉及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深層次問題[1]。從目前的情況看,由于社區衛生機構普遍條件簡陋和醫療水平不適應患者需要、群眾就醫心理、醫療機構之間利益沖突和相關醫療機構缺乏內在積極性等原因,雙向轉診仍存在問題,需進一步完善。
在如何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探索構建了新型三級醫療網絡及“廣覆蓋、醫療技術水平高、費用低”的社區醫療衛生體系,推行雙向轉診,在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上作了大膽的嘗試。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作為三級甲等醫院,充分利用自己的醫療技術和人才資源優勢,與地方政府進行了區域衛生資源的優化整合,于1999年接管了原黃埔區人民醫院,2006年接管了原東山區人民醫院和越秀區東片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賦予了她們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文化品牌、技術品牌和服務品牌,將一流的醫療技術和規范的管理引進一、二級醫療機構,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較好地解決了黃埔區、越秀區(原東山區)群眾大病、重病、疑難病的就醫難問題,真正做到了讓老百姓在原一、二級衛生服務區域用二級醫療消費享受到三級醫療技術水平的服務。這樣,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一家三級醫療機構同時承擔了一、二、三級醫療網絡服務的責任[2]。
另外,通過這種“嫁接”,“雙向轉診”得以順利實現。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根據有關方針政策,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本部、東山院區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雙向轉診工作實施方案》,從雙向轉診的標準、原則、流程及工作要求幾個方面對雙向轉診進行規范,實現資源共享,對建設區域三級醫療網絡推行“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的衛生保健模式起到了典范的作用。
目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優化整合、雙向轉診,充分利用社區醫療衛生資源,已形成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龍頭,把大醫院的高水平、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覆蓋到區一級醫院及轄區內各社區醫療點的“三甲技術服務、一、二甲水平收費”的“廣覆蓋、高水平、分工合理、方便快捷”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老百姓是要在社區內就可以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為解決區域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作了實實在在的工作,同時也使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緊張的醫療用房情況得以緩解。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建立協作密切的新型三級醫療網絡、完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實行雙向轉診制度是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這樣,不僅可完善現有醫療衛生服務模式,也可充分利用現有的人才和衛生資源較好地提高各級醫院自身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