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迪醫訊 > 集中采購或扼殺民族醫療設備產業 |
集中采購或扼殺民族醫療設備產業 【?2008-04-23 發布?】 美迪醫訊
“醫改”,牽動著國人的心,它不僅牽涉者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將對醫療行業、醫藥行業、醫療器械行業(包括醫療設備產業)、醫療保險行業等的前途和命運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必將促進衛生部、財政部、藥監局、發改委等眾多相關國家機關的行政變革。 就“努力建設和完善‘四大體系’”的大方向而言,本人認為沒有問題,但就如何“建設和完善‘四大體系’”的具體實施方案(媒體上有很多報道,這里不再贅述)而言,本人有不同的看法。 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高強1月8日曾透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框架已經形成,近期將廣泛征求社會各方面意見。而在今年年初,發改委人士也透露新醫改方案將在3月提交全國人大討論。 作為一名醫療設備的從業人員,有義務將個人的意見和建議,作為“社會各方面意見”之一,提供給醫改方案的制定者和決策者,供其參考。 一、集中采購可能扼殺民族醫療設備產業 2007年6月21日衛生部下發了《衛生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器械集中采購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級政府、行業和國有企業舉辦的所有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采購醫療器械(包括醫療設備和醫用耗材)均應參加以公開招標為主要方式的醫療器械的集中采購。其中《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使用管理辦法》(衛規財發[2004]474號)管理品目中的甲類大型醫用設備[X線---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PET--CT,包括正電子發射型斷層儀即PET)、伽瑪射線立體定位治療系統(γ刀)、醫用電子回旋加速治療系統 (MM50)、質子治療系、其它未列入管理品目、區域內首次配置的單價在500萬元以上的醫用設備]的集中采購由衛生部統一負責組織。大型醫用設備管理品目中的乙類大型醫用設備[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CT)、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MRI)、800毫安以上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線機(DSA)、單光子發射型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儀(SPECT)、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LA)],應納入省級集中采購范圍,由省級負責組織集中采購。其他醫療設備,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具體研究制定本地區省級和地市級集中采購目錄。未列入集中采購目錄但單批次采購金額較大的,也應實行集中采購,具體采購限額標準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確定。而且要求集中采購批次不宜過多。同時要嚴格控制醫療機構利用貸款、融資、集資等形式,負債購置大型醫用設備。 本文所說的醫療設備是指所有將納入集中采購的醫療設備(各省的情況可能不盡相同,但可能50萬以上的設備都可能被納入集中采購),如上述甲乙兩類醫療設備。 雖然,集中采購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1) 可以在一定時期內降低采購成本; (2)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醫院盲目引進昂貴的高端大型醫療設備,避免衛生資源的浪費,同時也可以避免醫院將引進設備的成本,通過過度檢查或過度醫療轉嫁到患者身上,抬高患者的醫療費用; (3) 如果醫療機構對醫療設備的采購完全沒有參與權,則由于集中采購而使交易機會減少,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腐敗的發生。 但集中采購有其與生俱來的“硬傷”:可能扼殺民族醫療設備產業,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集中采購后,對醫療設備的廠商來說,交易機會將會大大減少,民族品牌的市場份額將被大大地擠壓 目前非盈利醫療機構購買醫療設備,基本上是以醫院為單位通過國際招標、政府采購或院內議標等方式完成的。集中采購后,醫療設備的采購將以全國或省或市為單位進行集中采購,且要求“集中采購批次不宜過多”,因此對于醫療設備的廠商來說,交易的機會將會大為減少。 以CT為例,中國From EMKT.com.cnCT的年采購量約為1000臺左右。集中采購前,對于醫療設備的廠商來說有1000次左右的交易機會(醫療機構采購CT基本上都是單臺采購)。但是集中采購之后,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此時CT是以省、自治區或直轄市為單位進行采購了。全國有3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含臺灣省),假設每年每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半年或季度為單位進行CT采購(注:總后的集中采購一年只有一次),則全國一年CT的采購次數也只有62次或124次(不含臺灣省),只是集中采購前的1/16或1/8,假設平均為集中采購前的1/10,即就CT而言,集中采購后比集中采購前減少了90%的交易機會。其他產品的情況是類似的。 就CT而言,集中采購前,對于1000次的交易機會,民族品牌的CT總可以在國外品牌的市場縫隙中得到一些市場份額,這種市場縫隙可能是由于國外品牌市場覆蓋不足而產生的,也可能是由于民族品牌付款方式更靈活而產生的,也可能是國外品牌由于機會較多而疏于防范而產生的,也可能是由于某些個別的客戶關系的優勢而產生的。 但集中采購后,對于CT而言,面對減少了90%的交易機會,每個廠商都會使出十倍的努力來爭取每一個丟不起的較少的機會,此時競爭的激烈程度也要十倍于集中采購前。國外品牌廠商不僅在品牌、產品、技術、銷售能力、市場運作能力、公共關系、社會資源等方面有絕對優勢,而且在銷售費用、市場費用的投入上也有絕對的優勢,這時民族品牌贏得競爭的難度會大大增加,贏得競爭的機會會大為減少。更何況衛生部明確要求:“要嚴格控制醫療機構利用貸款、融資、集資等形式,負債購置大型醫用設備”,這時民族品牌原有的付款方式較為靈活的優勢也將大打折扣了。結果可想而知:民族品牌的市場份額將被大大地擠壓。 事實上,總后衛生部從1999年就開始實施的、每年一次的全軍醫療系統醫療設備的集中采購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至今鮮有民族品牌的醫療設備在集中采購的招標中勝出。 (2)由于競爭更加激烈,包括民族品牌在內的廠商的利潤將會驟減 由于競爭更加激烈,產品的價格肯定會慘不忍睹,廠商只能獲得微利甚至沒有利潤。多年來總后衛生部的集中采購招標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各個廠商都以遠低于市場價格的投標價投標,以爭取中標。 份額銳減,利潤驟降,民族品牌的生存和發展將會受到嚴重威脅。(而對于國外品牌,雖然利潤也會微薄,但由于其自身實力強大,它們肯定比民族品牌堅持得長久。) (3)新生的、弱小的民族品牌生存的機會渺茫 實際上,上述的“民族品牌”還是指已經有一定市場份額的“民族品牌”。集中采后,對于那些新生的、弱小的民族品牌的境遇就更糟糕了,首先他們的產品要過“評估選型”這一關,但他們的產品能否通過這一關還得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即使僥幸過了,他們同樣需要面對上述嚴酷的現實,但他們的實力肯定還遠不如已經有了一定市場份額的“民族品牌”。可以想見,集中采購后,新生的、弱小的民族品牌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更談不上發展的可能。這樣,民族品牌將后繼無人。 (4)集中采購后,留給民族品牌的市場空間將主要集中在盈利性醫院,空間狹小 集中采購后,由于非盈利醫療機構的市場被國外品牌大大擠壓,民族品牌只能在同樣有國外品牌競爭的盈利性醫療機構的市場尋找生存機會。但據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統計,2005年全國共有營利性醫院1792所,僅占醫院總數10.4%左右。雖然每年在以12%的速度遞增,但相比于占全國醫院總量90%的非營利醫院的市場,營利性醫院的市場還是小的可憐,民族品牌的生存空間堪憂。 綜上所述,集中采購后,民族醫療設備產業將會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危機,民族醫療設備產業將被扼殺。 雖然集中采購有“降低采購價格”等積極作用,但如果民族醫療設備產業不復存在了,沒有了民族品牌的競爭,國外品牌肯定會重新提高價格,那集中采購 “降低采購價格”的目的就會最終落空。這種結果與當今中國大豆產業的現狀頗為相似。 集中采購不僅有以上“硬傷”,其對非營利性醫院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 (1) 醫療機構可能不能在需要設備時得到設備。醫療機構的設備需求必須通過層層匯報的方式向主管部門匯報,主管部門層層審批后方可進入招標采購程序,這個過程醫療機構不能控制,因此醫療機構可能不能在需要設備時得到設備。 (2) 價格的殘酷競爭導致低價,可能會降低設備的質量和有關的服務質量。 (3) 醫療機構對設備的個性化需求可能被抑制。同時由于評估選型肯定是有一定周期的,即一年兩次、三次或四次,各廠家推出的新產品因為評估選型不能實時進行而不能及時進入市場,使醫療機構不能及時得到新產品、新技術。這對高端醫療機構的醫療科研的影響會更加明顯。 (4) 由于沒有了采購權,且由于采購效率的降低,可能會影響醫療機構采購醫療設備的積極性,從而影響醫療業務的正常開展以及醫療業務的發展。 據估算,2007年中國醫療設備市場的總銷售額約為180億元,且每年以14%左右的速度在增長。雖然這個市場目前民族品牌還只占6%左右的份額,但正是有了民族品牌的存在,國外品牌的價格才不得不大幅度地下降。如果這么大的一個市場沒有了民族品牌的身影,不僅是可悲的,更是可怕的。 有可能扼殺一個產業,目的最終又不能達到,對醫療機構又有諸多不利,集中采購是否實施、如何實施就值得商榷了。 二、過分強調“政府主導”是片面的,政府和市場必須各負其責,各司其職 “努力建設和完善‘四大體系’”的一個核心理念是:在強調醫療衛生的公益性的前提下,特別強調政府主導的作用。我認為這有些矯枉過正。關于到底是政府主導還是市場主導,我贊成有些專家的觀點:政府和市場一個都不能少,應該各負其責,各司其職,不能片面強調某一方面的作用。 強調“政府主導 本文關鍵字:
醫療設備
《美迪醫訊》歡迎您參與新聞投稿,業務咨詢: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更多關于 醫療設備 的新聞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滬ICP備14001091號-8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