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性心臟起搏器的發展
世界上第一臺人工心臟起搏器誕生在美國,1932年由胸外科醫生Hyman發明。1958年在瑞典,Rune Elmqvist博士設計出了外型為圓形,用兩節串聯的鎳-鎘電池作為能源的植入式心臟起搏器。1960年在美國,Wilson Greatbatch成功地為患者植入了用鋅汞電池作為能源的起搏器。從此,起搏器進入了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時代。
植入式心臟起搏器是由脈沖發生器和電極導線組成,脈沖發生器按照設定的頻率定時發放刺激脈沖,代替竇房結。電極導線通過靜脈送入右心室,另一端與脈沖發生器相連,使起搏器隨時都知道心室有沒有自身的電活動。若心肌神經傳導系統發生障礙或者竇房結不能有規律地發出電脈沖、下傳電脈沖時,心臟起搏器則能及時給予直接電刺激,人為地使心跳正常起來。
植入式心臟起搏器作為植入于體內的電子治療儀器,在臨床手術時因其安裝簡單、創傷小、痛苦輕、療效顯著,易于為醫生和患者接受。臨床應用50多年來,挽救了數以萬計患者的生命。
我國植入性心臟起搏器發展狀況
我國最早使用心臟起搏器的時間是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初期,美國圣猶達公司生產的心臟起搏器進入中國,隨后德國百多力公司和美國美敦力公司也分別在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進入中國市場。21世紀初期美國波士頓科學也進入中國市場,逐漸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
因植入性心臟給起搏器技含量較高,國產研發進度緩慢。直到2009年,陜西秦明醫學才推出單腔心臟起搏器,目前雙腔及三腔起搏器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預計到2014年下半年推向市場。
我國植入性心臟起搏器市場狀況
到目前為止,我國只有5家企業獲得相關批文,其中四家為國外企業。2012年,我國植入性心臟起搏器的使用量已經超過5萬臺。市場份額方面,美敦力約占55%,圣猶達約占26%,百多力約占11%,波士頓科學約占6%,其他占2%。
我國植入性心臟起搏器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心律失常的發病率跟美國基本一致,但美國每百萬人口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數量為近1000臺,中國2011年只有36臺,不到美國的1/30。
據有關部門在我國幾個人口大省的農村和城市所做的抽樣調查結果推算,我國每年新增房顫病人或心衰病人約54萬人,其中至少有一小半人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但實際上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比例只有1/5。主要原因在于經濟因素和醫療保險覆蓋的問題。據有關部門的消息稱,進口雙腔心臟起搏器的醫院平均銷售單價為4萬~5萬元,而單腔起搏器平均價格也要2萬元人民幣左右。這一價格對絕大多數工薪階層病人來說似乎貴了一些。從我國醫藥商業部門公布的信息來看,使用進口心臟起搏器數量最多的基本上都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醫院,而內地欠發達地區醫院則較少使用進口起搏器類產品。
為了讓更多患者受益,有關專家開始呼吁將心臟起搏器植入納入醫保,增大報銷比例。同時,建議有關部門進行更深入的指南推廣、建立更多植入中心和培養更多的醫生,充分發揮心律失常介入治療培訓基地的作用。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齡化程度的加劇,未來對植入性心臟起搏器的需求也將逐漸增大。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植入量呈現15%的穩定增長,預計到2020年前將保持這種增長趨勢。
目前植入性心臟起搏器國外廠家已開始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國內的秦明醫學也在加緊新產品的研發,預計未來競爭將逐漸加劇,價格也將會逐漸下降。由于2013年1月1日起,我國對進出口關稅進行部分調整,心臟起搏器等醫療器械被納入此次降低關稅名單中。面對目前進口產品占主力的市場現狀,預計進口產品的市場份額將會繼續擴大,國產產品將受到更嚴峻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