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投資公司凱雷的眼光一般都瞄向徐工這樣的企業,出人意料的是,在第二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峰會上凱雷領導人卻高談闊論,要在中國開辟醫療產業市場。無獨有偶,此前召開的首屆中國醫療投資高峰論壇也吸引了風險投資人。盡管這兩個會議內容不盡相同,但私募基金(PE)的管理者成為了會場上最受追捧的人物。“在招待宴上,我帶的幾十張名片沒幾分鐘就發完了。”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人章蘇陽告訴記者。
全拜醫改所賜
即將出臺的醫療體制改革方案將給醫療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善于捕捉機會的PE管理者們當然要得風氣之先。
在首屆中國醫療投資高峰論壇上,起草九套醫改建議案中的四位專家劉國恩、顧昕、王虎峰、葛延峰分別介紹了自己的對醫改的思路和觀點。而第二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峰會干脆將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張宗久請到現場,與風險投資人進行交流。
醫改觸動了PE管理者們的敏感神經,讓平日不善言辭的技術型管理者們打開了話匣子。上海美年健康產業有限公司CEO俞熔根據自己對十七大報告的理解,認為“十七大報告涉及醫療衛生事業的種種提法是醫改的前奏”。
“這次報告中有一個堅持、兩個強化、三個重點、四個分開。一個堅持是突出強調公共醫療的公益性質;兩個強化是政府投入和責任、覆蓋全社會的衛生服務體系;三個重點是預防為重、農村為重、中西醫并重;四個分開是政事、管辦、醫藥、營利與非營利分開。”他認為,我國以治療為主變成以預防為主的改革思路,給產業鏈的前端“預防”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因此健康體檢行業前景不錯。
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峰會會議的主辦方、北京福朗飛華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高靜也沒想到,今年有這么多藥企和風投的董事長、總經理親身赴會,爭相發言。她說:“這全拜醫改所賜。”
捷足者已經在行動
“我們去年開始投資了一家獨立實驗室公司,實驗室分布在南京、濟南、廣州等地。”蘭馨亞洲投資集團投資總監楊瑞榮告訴記者,醫療體制改革政策出臺后,會給這個公司帶來無限商機。他所說的獨立實驗室是指,在一個地區設立一家高端實驗室,里面包括高中低檔的各種檢驗設備。“這樣,地區內的醫院不用再設立檢驗科,直接讓病人先在實驗室檢驗,可大大降低醫院的成本。”
作為醫療體制改革已明晰的部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也讓“資本們”看到了龐大的商機。一位基金管理人告訴記者,國家加大了對醫療的投資,為醫療器械行業創造了很大的需求。因此投資醫療器械肯定回報豐厚。
富達風險投資公司合伙人陳立實認為,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醫藥消費的第二市場,蘊藏了非常大的潛力和商機。“特別是等醫改方案明晰后,政府加大對醫療的投資,對醫療市場是重大利好消息。”“我們是做醫療信息化的企業,醫改對我們行業發展會非常好,因此我也希望PE們能關注我們企業。”北京望海康信總裁段成卉告訴記者。
希望再開放些
記者了解到,PE管理者們還希望未來出臺的醫改政策能“開放些、再開放些”。
楊瑞榮認為,整合各醫院的檢驗項目,采取聯動方式能大大降低醫療成本,但“檢驗是醫院的一塊肥肉,這種整合與聯動方式需要醫改政策的支持,否則醫院肯定會各自為戰。”
凱雷投資集團執行董事趙寧講了自己的一次親身體會,國內最大的一家眼科連鎖醫院,在全國有幾十家分支機構,做得相當不錯。但這個企業在引進外來資本上,還受到一定限制。“雖然外資可占到70%的股份,但是包括專科醫院,每開一家新的醫院,都要到衛生部審批。審批手續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這是他們的發展遇到的瓶頸。”他希望,醫改方案能提供給外資更多的方便。
“如果醫療體制改革方案中,能加大對民營醫院的扶植力度就好了。”華夏醫療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蔣濤說,民營醫院不缺錢,但缺國家政策的引導,比如人才、科研項目等。
[相關鏈接] 醫改九個建議案
建議案一,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提交。“政府主導”是該方案的思路核心,即政府投錢給公立醫院,維護其公益性,政府免費或部分免費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初步測算,要達到免費提供全民基本醫療保障的目標,大約需要國家財政投入2690億元。
建議案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交。該中心主張醫療服務必須以政府干預為主導,堅持公益性質,醫院產權制度改革不是解決醫療問題的關鍵等。
建議案三,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提交。世衛組織專家用“公平、效率(控制成本)、質量”三項原則來定義中國衛生系統的改革目標,希望在醫療衛生服務的提供和定價上積極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建議案四,麥肯錫咨詢公司提交,但內容不詳。
建議案五,世界銀行提交,內容不詳。
建議案六,復旦大學提交。該方案主張,中國下一步醫改可以走“社會主導模式”的第三條道路。“社會主導”就是,在籌資方面強調公共和公平的原則,政府將發揮領導作用;在供給方面強調競爭和效率的原則,市場將發揮重要作用。兩者的有機結合則體現了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的原則。
建議案七,北京師范大學某課題組提交。北師大的方案主張,政府開放醫療服務市場,醫療機構競爭購買醫保部門合同,政府通過多種付費方式組合來購買醫療服務。無論大病和小病,患者只要購買了相應的醫療保險,都可獲得政府向醫療機構購買的醫療服務。通過政府向醫療機構購買服務的方式,來實現低花費、高效率、保證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據估算,按此方案,政府的財政投入大概在1000億元左右,比此前衛生部醫改課題組估計的2000多億元低一半左右。
建議案八,中國人民大學提交。該方案主張,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要合理搭配;財政補供方與補需方要并重(醫療單位和醫療保險都要有撥款);對醫院改革要堅持疏導政策,讓醫生有活路、醫院有出路;長期改革政策兼顧短期見效政策(比如完善醫保制度,短期內可以見效);實行積極的醫療干預政策體系,側重“小病”早診斷、早治療,以及預防保健;均衡漸進,顧及醫改中的現實利益平衡。
建議案九,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參與制定。該方案主張政府干預與市場機制的有效結合,構建全民醫療信用保障制度。同時,強調針對中國不同地區的各種發展差異進行分類,分別制定不同的醫改措施。諸如區分貧困地區和發達地區的不同醫改方案;建立以“健康保險中央調劑基金”為主的滿足流動人口需要的醫保制度;把個人醫保賬戶資金從個人享有醫保擴大到整個家庭享有醫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