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醫院在和公立醫院競爭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不斷調整好兩個結構,對民營醫院來講,這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調整兩個結構就是民營醫院在競爭過程中,在滿足患者需求的同時,在總收入中,一是調整好醫療收入和藥品收入的結構;二是調整好住院收入和門診收入的結構。
為什么要調整兩個結構
調整醫療收入和藥品收入結構的意義在于改善醫院經營質量,提高技術含量在收入中的比例,盡快擺脫“以藥養醫”的不合理的狀況。
調整門診收入和住院收入結構的意義在于提高醫院的經營總量,充分利用、發揮醫療資源在醫院創收中的作用。
調整兩個結構模型示意圖
必須調整的兩個結構:這是目前存在的不合理結構。其特征是門診收入大于住院收入,藥品收入大于醫療收入,總收入質量低,要有計劃及時調整,調整到下一個結構模型。
基本合理的兩個結構:這是目前較為合理的結構,其特征是住院收入大于門診收入,醫療收入大于藥品收入。一般合理取值,住院收入和門診收入之比為7:3左右,醫療收入和藥品收入之比為6:4左右,但隨著國家加快醫藥分離,這個比值將會發生變化,必然轉化為“理想的兩個結構”。
這是未來理想的結構,其特征是住院收入大于門診收入,醫療收入大于藥品收入,一般合理取值,住院收入和門診收入之比為8:2左右,醫療收入和藥品收入之比為9:1左右,此時醫院的藥品收入僅為急救、手術和治療過程中的用藥,故在醫院的總收入中應降到10%以下。
理想的兩個結構的前提條件是醫藥分離,目前國家還未廢除醫院藥品價差15%的政策,立即廢除有一定難度。估計需要5~8年的時間,通過分三步走,做到徹底分離。
調整醫療收入和藥品收入結構的主要方法
在醫院中藥品收入高的實質是醫院創收的質量低,有了好藥誰都會開,醫院的技術水平關鍵是看其診斷的是否準確,然后才是對癥下藥。所以調整醫療收入和藥品收入結構,提高醫院科技含量是關鍵。
國家取消醫院藥品差價僅僅是時間的確上的問題,在取消醫院藥品價差后,是否能夠給民營醫院一定補償,我們不多加討論,重要的是,我們要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而不能指望國家給醫院多少補貼。
調整好醫療收入和藥品收入的結構的主要措施如下:
積極添置滿足患者需要的醫技設備和治療設備;
積極提高醫療資源有效利用率(主要是提高病床使用率);
加強重點專科建設;
調整醫療服務形式和結構;
積極實施與服務競爭優勢;
發揮中草藥在自制藥品創收中的作用。
其中關鍵的是發揮醫技設備、治療設備在總收入中的比重。2005年我們做了一項研究,題目是“醫技收入總量與醫院盈利關系”。
我們對國內某地級市八家主要醫院(占市場份額80%以上)的醫技收入(包括理療)和醫院的經營結果做了研究,結果如下:
首先,用醫院醫技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和醫院盈余狀況作相關分析,兩者相關系數為r=0.88 ,說明兩者呈高度相關狀態。其次,通過一條線形回歸擬合線返回一個預測值的計算,可以看到當醫院醫技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小于21.7% 時(計算過程略),醫院處于虧損狀態。在不同地區醫技收入占總收入比重的臨界值會有微小的變化,但不妨礙這一研究成果應用的普遍性。
調整住院收入和門診收入結構的主要方法
調整醫院住院收入與門診收入結構,主要是解決醫院收入由于減低藥品收入而隨之引起的醫院總收入降低的主要措施之一。
為了更好的研究門診收入和住院收入的關系,我們來創建一個研究問題的理論平臺。
建立起幾個新概念
人日住院費用貢獻程度。人日住院費用貢獻程度是描述醫院人日住院費用相對于人均門診費用的倍數,表達一個住院患者一天的費用相當于幾個門診患者的費用,其倍數越大說明其對醫院總收入的貢獻程度越大,反之則小。
人日住院費用強度。人日住院費用強度描述的是醫院人日住院費用和該地區平均人日住院費用的比值,人日住院費用貢獻強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該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該比值高則說明醫院在地區中的競爭能力相對較強,反之則較弱。
人均門診費用貢獻強度。人均門診費用貢獻強度描述的是醫院人均門診費用和該地區平均人均門診費用之間的比值,該指標反映了不同醫院人均門診收費水平的高低,同時也反映了醫院的醫療水平高低。
目前醫院住院收入和門診收入結構中存在的問題
實戰案例:對處于競爭環境下的E醫院進行診斷分析,在新的理論框架下,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診斷結果。
E醫院經營狀況診斷分析結果:
人均門診費用強度指標在當地基本接近平均水平,有提高的余地。
人日住院費用強度指標遠遠低于平均值,整體收費水平太低,要找原因,定措施,努力加以改善。
人日住院貢獻程度遠遠低于平均水平,要找原因,定措施,認真加以改進(E醫院病床使用率在當地處于最高的水平,這是低水平的收費所導致)。
每一職工占有床位數遠遠低于平均水平,該醫院人員編制超編,效率低下,要分析屬于什么性質,是戰略性的人才儲備,還是屬于人員臃腫。
調整住院收入和門診收入結構的主要措施
首要的措施是提高病床使用率。2003年全國非營利性醫院平均病床使用率為65.8%,營利性醫院僅為48.7,不足50%,各地區呈現出的差異也比較大,民營醫院中大量的病床資源被閑置,投資利用率十分低下,所以要在提高病床使用率上下大功夫。
提高病床使用率有個策略問題,2005年我們經過調查研究提出了名為“提高病床使用率策略模型(圖6),它系統地描述了在不同情況下如何提高病床使用率,進而提高醫院的經營效率。
其次,要把握好病床使用率、人日住院費用、住院收入三者之間的關系及其對總收入的影響。舉一實戰案例說明,表3是國內某醫院266張病床的有關測算數據。
某醫院266張病床醫院收入極限測算,當住院收入和門診收入比例為1:1時,總收入為6456萬元。
在現有情況下,病床使用率達到80%,人日住院費用達到250元,全年住院收入可達到1942萬元,如住院收入和門診收入比之為1:1時,年收入為3884萬元。如住院收入和門診收入比為6:4時,醫院總收入為3236萬元。當醫院收入達到極限時,就應該提高門診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例,才能提高醫院的總體經營質量。
結論
醫院所有提高競爭能力的措施,最后都會體現在兩個結構數據的表現中,可以說調整兩個結構理論是醫院正確認識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位置和存在問題的有力武器。
在調整兩個結構中,一是要堅持不斷提高原有醫療服務水平,本著對患者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通過優質的服務和合理的收費使患者達到滿意;二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開辟適合市場需求的新的服務項目,大膽按照市場需求對醫療服務的形式和結構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