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院長邱文達
萬芳醫院給了他一個創意的舞臺,讓他不僅把美術館搬進了醫院,更把各種管理理念、管理工具運用得揮灑自如、淋漓盡致
在來萬芳醫院當院長之前,邱文達一直在臺北醫學大學擔任教授、系主任,并沒做過醫院管理的工作。萬芳醫院給了他一個創意的舞臺,讓他不僅把美術館搬進了醫院,更把各種管理理念、管理工具運用得揮灑自如、淋漓盡致。他笑言參加了醫院舉辦的多次藝術展,他也被“熏陶”成了藝術品收藏者。“我非常喜歡的一幅畫,乍看之下并不覺得特別,但聽作者講他是爬到懸崖上選擇最完美的角度畫下來的,感覺立刻就不同了。其實管理醫院也一樣,只有不斷地精益求精,挑戰自我,才能實現我們的美好愿景。”

邱文達:1950年出生,畢業于臺灣中山醫學院,先后在美國匹茲堡大學、日本大學醫學院就讀,獲雙博士學位。現任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兼醫學系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附屬市立萬芳醫院院長。
采訪花絮
最尊敬的內地醫管大師
因為講學的原因,邱文達院長近年來經常有機會來內地,也接觸了不少國內醫管界的專家。采訪中,他興致勃勃地談到有幾位內地的醫管“大師”是他最尊敬的,他們分別是中國醫院協會曹榮桂會長,中國醫師協會殷大奎會長,江蘇省衛生廳郭興華廳長,江蘇省醫院協會會長唐維新,海南省醫院管理協會會長劉庭芳以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石應康等。
值得關注的世界醫管新趨勢
因為經常出席世界各國的醫學會議,邱文達院長敏感的神經總是被醫院管理的最新動向所觸動。在我們仍在熱談服務、技術、設備等等的話題的時候,國際上最熱門的研究正轉向病人安全、不良事件分析等關涉醫療質量的專項課題。他非常希望借助這次采訪將他所掌握的資訊傳遞給國內的醫管界同行們。
就質量而言,全世界目前都很重視指標系統,強調質量管控的國際標準化。美國、歐洲、日本乃至臺灣都有自己的指標系統。
就病人安全而言,一些發達國家紛紛提出了病人安全目標,并希望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來達成。一個有效的方法是組成RCA小組(Root Cause Analyse尋根分析),對不同級別的醫療不良事件進行分析,必要的上報RCA小組。同時,一些調查發現,所有差錯事件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溝通環節,而溝通的問題中最主要的環節就是交班。所以,對于交班管控的加強也成為全世界醫管界的共識。
另外,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都在進行醫院的排行,他們將病人希望了解的信息進行公示,供民眾選擇。
邱院長強調,醫院也要跟上時代,上述問題之所以被關注,正是因為它們最具風險隱患,因此國際上出現的這些最新趨勢值得國內的管理者關注和研究。
給內地醫院管理者的建議
●萬芳醫院的門診收入占總收入的55%,住院收入占45%,其中藥品僅占22%~25%。邱院長提到,過去臺灣也是“以藥養醫”,藥費通常占到收入的50%以上。但臺灣的經驗是不能簡單地砍掉藥費,而是要有配套的機制:第一,要提高住院的費用,給醫院留有生存的空間;第二,要增加醫師的診療費。臺灣在十幾年前開始實行醫生診療費(Physician
Fee),醫生可以提取診療費的60%~80%,這樣醫生就不靠藥品和收紅包賺錢了。當然,醫院、健保局、衛生局三方會共同從制度的層面來限制可能出現的醫生誤導消費的問題。
●在臺灣,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的比例是3:7,邱院長建議內地政府部門可以適當地放開部分醫療市場,引進民間資本。萬芳醫院就是一個公辦民營的典范,政府既減少了預算支出和人力成本,又提高了經營績效,是政府、投資者和老百姓三方共贏的好事。目前,內地的醫療資源非常不平衡,政府可以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到需要醫療資源的地方去。邱院長也特別強調,托管方式的成功策略在于:要慎選經營者,簽訂周全的合同,再加上適當的監督和支持。
●要把質量當成醫院的重中之重,真正地投入。邱院長走訪過很多內地的醫院,他感觸很深的是這些醫院都在大談特談硬件、技術、服務、研究,但很少真正提到質量。另外,病人安全也非常重要,沒有安全就沒有所謂的質量。在他看來,內地醫院的病人安全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一定要設定目標并對員工進行相關的培訓。
●要強調并真正推動“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而不僅僅是喊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