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迪醫訊 > 醫改前夜 政策困境下的民營醫院 |
醫改前夜 政策困境下的民營醫院 【?2008-12-10 發布?】 美迪醫訊
編者按:在新醫改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積極促進非公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抓緊制訂和完善有關政策法規,規范社會辦醫療機構包括外資辦醫療機構的準入條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業管理政策。”但其中相關的制度安排并沒有明晰。在醫改前夜,民營醫院的生存狀態如何?其發展遭遇哪些政策瓶頸?如何才能“完善公平公正的行業管理政策”? ——中華中醫藥學會日照華方醫院“難產”調查 站在準備裝修的4.3萬平方米的門診樓和病房樓前,山東日照東辰集團董事長郭見強臉上看不到喜悅。為了這座按照三級甲等規模設計的醫院,他已經等待了7年之久。醫改政策對待民營醫院仍不明朗,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使他對醫院的投入躊躇不前。
郭見強對辦醫院的執著源于女兒的一場病。東辰集團是當地國有改制企業,涉足房地產、商貿、餐飲等多行業。集團還屬于創建初期,8個月大的女兒因為發熱住進了醫院,郭見強在外出差,無法顧及。誰知在治療中,醫生用藥不當,導致女兒耳聾,這讓郭見強心痛不已,也萌生了辦一所醫院的想法。 中華中醫藥民營醫院管理學會主任委員周宜強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他曾經被郭見強辦醫院的精神所感動,為了與中華中醫藥學會合作辦醫院,郭見強多次去北京向中華中醫藥學會領導申請,“當時,我在廣州一家醫院做院長,他還特地南下廣州幾次來拜訪我。”周宜強對全國民營醫院的狀況很熟悉,“像郭見強一樣,房地產老板辦醫院的不在少數。”他認為,房地產商辦醫院主要出于兩個目的,一是房地產掙了錢,有意回饋社會;二是醫療行業也是朝陽產業,很有發展前途。 早在2002年,中華中醫藥學會打算在日照建立“中醫藥科研開發中心”,醫院是該中心的組成部分。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受用地規劃等因素的制約,項目推進緩慢。學會根據日照當地的實際情況,在日照市政府的提議下,決定先組建一個中醫專科醫院——華方醫院,特聘全國政協常務、天健中醫醫院院長張大寧為名譽院長,委派全國知名中醫專家來日照坐診。2002年底,該方案得到日照市衛生局的批準同意,2003年7月,正式得到市衛生局關于華方醫院“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設計床位為50張。 在醫院的籌建過程中,情況又有了新的變化。2004年2月,學會決定取消“中醫藥科研開發中心”項目,集中精力把華方醫院建設成全國一流的中醫院,立足日照、輻射全國及海外,按三級甲等規模設計,預計投資一個多億。中華中醫藥學會以醫療設備、醫療技術以及人員投入,占20%的股份,東辰集團以資金投入,占80%的股份。設計床位也由原來的50張增加到300張。但市衛生局認為,日照市醫療機構已供過于求,如再過多地增加床位,會造成醫療衛生資源的閑置浪費,建議“待醫院建成后,隨著我市城市發展和人口增加,必要時再申請擴張醫院規模,增加床位。” 雖然對舉辦大醫院的問題,衛生部門與東辰集團存在分歧,“但考慮建設大醫院的周期比較長,我們想先租賃一場地,按照衛生局最早批準的50張床位規模,把小型的華方醫院先辦起來。”郭見強說。這樣,一方面為華方醫院的前期籌備工作打基礎,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學會委派的醫務人員盡早為日照的病人服務。“等大醫院建好,我們把小醫院并入大醫院。”2005年11月,華方醫院建設正式啟動,2006年4月,擁有6000平方米的華方醫院開始對外營業。到2007年7月,華方大醫院選址終于落實,也開始開工建設。 市衛生局副局長李太華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雖然他對民營資本舉辦華方醫院表示歡迎,但并不認同華方醫院要辦成大醫院的思路。“目前,日照市不存在看病難的問題,三級醫院有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兩家,二級醫院有7家,一級達53家。” 他說,開醫院并不掙錢,以市人民醫院為例,“市政府每年大約投入800萬,2007年,人民醫院的收入只有2.5億。如果去除租地、醫療設備、稅收減免等優惠因素,人民醫院實際上是虧損的。”李太華副局長曾經做過市人民醫院的副院長。他認為,新醫改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堅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其實留給民營醫院的空間并不多,“民營醫院應該在服務、小病和專科上多下工夫。” 據統計,我國現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30多萬家,其中非公有制醫療機構13萬多家,絕大部分是門診小專科,有一定規模的民營醫院僅有1500多家。目前,民營醫療機構的診療人數只占總診療人數的2.7%,在每年超過萬億元的醫療市場份額中只占3%。 華方醫院總經理張守順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目前華方醫院仍處于虧損狀態,依靠集團房地產的盈利來給醫院輸血,每年都要投一百多萬,三年累計達近五百萬。“集團把醫院當成一項長期的事業來做,醫院的品牌需要長久經營,集團對醫院發展早期的投入有思想準備。但民營醫院發展的政策限制,醫改到底會給民營醫院怎樣的前途?更讓我們擔憂。” 政策困擾 民營醫院難成長 2008年,華方醫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處于生死存亡的關口。 金融危機的陰云同樣籠罩著這個不到300萬人口的日照市。“集團的主營業務房地產業處于蕭條期,資金回籠困難,集團已經無力對醫院進行投入。”東辰集團董事長郭見強告訴記者。早在2004年初,東辰集團就制定了中長期的發展目標:審時度勢地搞好房地產,變現公司的資產,最終涉足中醫藥、醫院、養老一體的產業鏈。但誰也沒想到,突然到來的金融危機打亂了原來的計劃,房地產還來不及變現,就已經套牢。 集團已經無力給醫院“輸血”,而醫院自身的“造血”也處于不良狀態。“華方醫院不能快速發展,主要是受到政策的限制。目前,醫院感覺來自兩個方面的限制對醫院發展最為不利,一是不能根據市場的需求來設置和健全科室;二是民營醫院受到不平等對待,遲遲不能進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定點醫院。”華方醫院總經理張守順告訴記者。 目前,華方醫院擁有主任醫師4名,副主任醫師6名,主治醫師14名,博士2名,碩士8名。2007年的營業收入已達600多萬。“我們還請北京廣安門醫院、望京醫院的專家與華方醫院對接,方便日照及其周邊地區患者看病。目前醫院的設施和人員配置已達二級的標準。”張守順說,華方醫院多次向衛生局申請建立健全相關科室,“華方醫院至今都沒有外科,外科是醫院發展的‘根基’,沒有外科,其他科室的工作都難以開展。” 市衛生局認為,由于華方醫院當初申請的中醫專科醫院,只能從事中醫專科的醫療服務,西醫不在華方醫院的醫療范圍。市衛生局建議,等華方醫院搬遷到大醫院后再進行審批。 張守順說,我們一度也想等搬遷到大醫院再一并解決健全科室的問題,但中華中醫藥學會認為,必須等到小醫院營業收入達到1500萬元以上,才可以搬遷至大醫院,否則會造成嚴重虧損。另外,大醫院的位置比較偏,目前交通不便。再者,二期的老年頤養中心尚無建成。中華中醫藥學會指出,目前醫院不具備搬遷的條件。 “我們想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先健全科室,逐步做大醫院規模,為搬遷大醫院做準備。但現行的政策使華方醫院處于兩難境地。”張守順顯得很無奈。他舉例道,集團董事長郭見強因為女兒耳聾的緣故經常去北京求醫,已經與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建立了很好的關系。“我們早在2007年就達成建立協議,開辦助聽器驗配中心和語言康復培訓基地,但這屬于西醫的耳鼻喉科的醫療服務范圍,使得這一項目遲遲不能落實。” 如果說是否給予健全科室對華方醫院的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那么,另一項新農合定點政策的限制,更是擊中了華方醫院發展的“命門”。 “中醫中藥收費低、效果好,國家政策也提倡農民看中醫、拿中藥。” 張守順告訴記者,目前,華方醫院已經被列入勞動保障部門的醫保定點醫院,但新農合的醫療定點資格衛生部門一直未批。國家對農民看病越來越重視,報銷的比例也在增加。但在華方醫院看病無法報銷,越來越多的農民已經不愿在華方醫院看病了。 華方醫院所在地——東港區的一位官員告訴記者,“作為醫保定點的華方醫院也符合新農合定點醫院的條件,但這部分基金由衛生系統保管和使用,最終還是有衛生系統說了算。”目前,新農合基金由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新農合管理辦公室負責醫療補償款的支付及審核,基金由政府來組織籌資、財政部門管理資金,定點醫院提供醫療服務。這位官員透露,東港區分管領導曾批示“請區衛生局在職權范圍內給予最大的支持”,但區衛生局并沒有給予回應。東港區衛生局局長丁明真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華方醫院是由市衛生局批準成立的,誰發證誰管理,我們不好介入”。這位官員說:“這也可以理解,在日照,公立醫院都吃不飽,民營醫院還再來爭,當然會處處受限。”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調查發現,為了獲得醫保、新農合定點等政策,民營醫院自愿放棄自由定價權和分紅權,爭戴非營利醫院的“紅帽子”。在日照開發區的北京路醫院,記者發現,門口掛著醫保定點、新農合定點、社區服務中心等多塊牌子。在這家民營醫院,記者發現還開展了婦科美容術(處女膜修復、外陰修補)、牙齒美白等營利性項目。院長劉洋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民營醫院申請營利性醫院,雖然有定價自主權,但定價高了沒人來看病,不如申請非營利性醫院,這樣可以獲得政策相關優惠政策。”劉洋介紹,醫院還承擔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本文關鍵字:
民營醫院
《美迪醫訊》歡迎您參與新聞投稿,業務咨詢: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更多關于 民營醫院 的新聞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美迪醫療網業務咨詢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滬ICP備14001091號-8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